Search

[好書推薦—-夠了!完美媽媽根本不存在]

妳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應...

  • Share this:

[好書推薦—-夠了!完美媽媽根本不存在]

妳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應該認真陪孩子的時候,忍不住拿手機起來滑?
應該專注完成報告時,做到一半開始打電動或逛網拍?
明明不餓或喝過一大杯拿鐵但身心倦怠時,硬要買個食物或再來杯咖啡來解心靈的饑渴?
承認吧,有多少次,扣掉工作後好不容易有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心裡卻想著那個讓身心暫時解放的「物質」?

不用太自責,這些「干擾」行為,其實都是我們在不快樂或疲累的時候,渴望多巴胺的正常反應。多巴胺是神經傳導物質的一種,負責我們的酬償系統(pleasure-reward system),讓我們感到愉悅和快樂;缺乏多巴胺會讓我們專注力降低、缺乏動力、嗜睡,甚至憂鬱。一般認為多巴胺濃度低的人缺乏生命熱忱,因此當濃度降低時,我們會嘗試藉由手邊可取得的外力來增加多巴胺濃度。

若不如此,很多人或許會憂鬱而死。

原本以為這本書,只是勸導強迫症媽媽們放下完美母親的無謂堅持,或是讓母愛氾濫的媽媽們免於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如此而已。沒想到內容出乎我的意料,居然跟我一直在宣導「糖跟反式脂肪的上癮危害」,有密切關聯。

當自身的酬償系統失衡時,會依賴物質來舒壓,渴望那一點點多巴胺的慰藉,這個物質可能是快味(palatable)食物、3C用品、網路世界、過度運動,追求暫時放鬆跟排解的本能反應不斷跟沒有專注當下的罪惡感攪成一團混亂,就像吸毒或食物成癮的人一樣陷入羞愧─干擾─罪惡感隨機排列形成的無限循環。

其實,在苦海無涯的生活中尋求一點多兒多巴胺的浮木喘息,不是件十惡不赦的事。身為人類,愛跟歸屬感是基本需求,但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時,我們的失落感就會隨著多巴胺的降低而擱淺,怕的是因無法自行處理失落,進而對干擾行為產生依賴,就像任何一種管制藥品一樣,越來越離不開兼且越用越重。

從今天起,讓我們練習戒除這些癮,依賴變成習慣,不再依賴也能21天後變成習慣。首先要成為「覺知父母」,意識到自己的狀態並且避免衍生出不適切的罪惡感,我們都只是凡人,只是想尋找降低負面情緒的方法,瞧不起自己只會阻礙我們的成長,請專注在自我察覺和自我接納上。拋開所有書本跟網路上教的育兒方式,讓孩子認識真實的自己—-那個不完美的人類父母,也專注瞭解孩子真實的樣子並接納,便能練習更多正向的教養方法。

而干擾物質的控管,跟我教導體重控制者的「放縱日」原則一樣,每天偷吃一點,會讓減脂效果大打折扣,就跟我們在工作中不時滑一下手機打斷思路一樣讓進度原地踏步;但把想吃的東西list下來,集中一天大破功,反而有助於瘦體素的激活讓體重突破停滯,再下一城,設定目標告訴自己每工作個半小時,可容許放縱在手機中5分鐘,轉換心情又能提昇工作效率。

記得以前從國小開始,我就是課本唸30分鐘後看個漫畫格式化大腦,有助資訊儲存跟避免看書太久產生的排斥反應(誒,所以也不要太排斥孩子看漫畫啊,總比網路世界單純不傷眼😆),現在想想原來自己不知不覺也在做多巴胺的控管啊😁

#不依賴才是真正的自由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王姿允醫師 Dr.WZY 台灣唯一同時擁有家醫、肥胖、美容、老年、骨鬆等五科專科醫師認證的醫師。專長為肥胖醫學、專利4+2R增肌減脂飲食、腸道微菌研究、新陳代謝疾病。高雄湞媄診所院長。
View all posts